视力骤降、头痛不止?警惕巨大垂体瘤!

品牌
健康日报
2025年09月16日 17:27

  垂体瘤,是颅内最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尽管是良性肿瘤,切除即可,但很多垂体瘤的生长具有侵袭性,一旦出现垂体瘤侵袭到海绵窦,对于患者和医者来说都可能面临严重的后果。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蓝十字脑科医院(筹)神经外科特需专家李士其教授介绍,垂体腺瘤发病率在颅内肿瘤中仅次于颅内胶质瘤和脑膜瘤,约为颅内肿瘤的10%。其中直径在3cm以上且向鞍旁和视丘下部伸展者称为巨大腺瘤,而巨大垂体腺瘤则更为少见,约占垂体瘤的6%,包括侵袭性及非侵袭性巨大垂体腺瘤。

  李士其教授指出,巨大垂体腺瘤由于肿瘤位置深在、周围代偿空间充足,且多为生长缓慢的无功能性腺瘤,未压迫神经或未显著影响激素分泌,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忽视,直至体检影像学(如MRI)偶然发现时已发展为巨大占位。

  《中国垂体腺瘤外科治疗专家共识》指出,垂体腺手术治疗目的包括切除肿瘤缓解视力下降等周围结构长期受压产生的临床症状;纠正内分泌功能素乱;保留正常垂体功能;明确肿瘤组织学。其对垂体瘤手术指征做出以下推荐:

  1、经鼻蝶入路手术

  ①存在症状的垂体腺瘤卒中。

  ②垂体腺瘤的占位效应引起压迫症状。可表现为视神经、动眼神经等临近脑神经等受压症状以及垂体受压引起的垂体功能低下,排除催乳素腺瘤后应首选手术治疗。

  ③难以耐受药物不良反应或对药物治疗产生抵抗的催乳素腺瘤及其他高分泌功能的垂体腺瘤(主要为ACTH瘤、GH瘤)。

  ④垂体部分切除和(或)病变活体组织检查术。垂体部起源且存在严重内分泌功能表现(尤其是垂体性ACTH明显增高)的病变可行垂体探查或部分切除手术;垂体部病变术前不能判断性质但需治疗者,可行活体组织检查明确其性质。

  ⑤经鼻蝶手术的选择还需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瘤体的高度;病变形状;瘤体的质地与血供情况;鞍隔面是否光滑完整;颅内及海绵窦侵袭的范围大小;鼻窦发育与鼻腔病理情况;患者全身状况及手术意愿。

  2、开颅垂体腺瘤切除手术

  不能行经蝶实入路手术者;鼻腔感染患者。

  3、联合入路手术

  肿瘤主体位于鞍内、鞍上、鞍旁发展,呈“哑铃”形。

  李士其教授分析,对于病变已经侵袭海绵窦,单纯采用以往经鼻入路或经颅入路的术式均难以全切肿瘤,并且颈内动脉损伤的风险极大。如何将颈内动脉损伤风险降到最低,又能尽可能全切肿瘤?一般考虑采用经蝶和经颅联合入路手术策略切除肿瘤。

  目前联合入路切除垂体瘤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采用联合入路一次手术实现肿瘤全切除,二是分次手术以达到肿瘤切除的目的。李士其教授介绍,此类手术,对患者的视力保护极其重要,对于巨大垂体瘤难以一次性手术切除的肿瘤,可以先行一次手术,然后在数周或数月后执行进行二次手术,即经蝶和经颅联合入路分次手术策略。

  垂体瘤虽然大部分属于良性肿瘤,对人体主要危害是导致人体内分泌紊乱以及颅内神经压迫症状等。由于肿瘤压迫周围神经组织引起的相应临床表现,如头痛、头晕、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临床表现,有时常被误认为“老花眼”进而耽误早期治疗。李士其教授提醒,如果出现莫名的头痛、头晕或视力短期内急剧下降,应及时就医,行鞍区头颅磁共振检查。

健康日报©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